图片来源:靖边在线
旧时,靖边一带的婚嫁风俗冗繁而多讲究,主要有三大步骤。
1、订亲
凭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不具庚贴,口说为媒。男方先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,待允亲后,择吉日订亲。订亲时,男方父亲、舅父、媒人带财礼酒肉饭食及衣物(俱双数),到女方家,称喝酒。女方要有族长、娘舅来参加。酒席开始时,男女方父亲各拔一个塞在酒瓶上的红枣,称“拔酒瓶”。
2、商话
结婚当年或前一年,男方须在中秋节带上酒肉和月饼等到女方家通知迎娶日期叫“追节”。男方将具体时间确定后,要择吉日去女方家商量具体迎婚事宜叫“下礼”或商话。
3、迎娶
迎娶的前一天,男方要到女方家送“妆穿”,迎娶时男方由伯父、娘舅、两位女宾、拉马娃娃及吹手乐队组成迎新队伍(人数为单数)。带上催妆馍馍“离母糕”,拉上供新娘骑乘的“硬马”(富有人家抬花轿),前往女方家迎亲。快到女方家时,首先鸣炮,继而鸣号示意迎亲队伍已到。男方领事人先与女方家总管互相敬酒,叫“换盅”,然后要去厨房“参厨”。新娘上马前,首先履行“押箱礼”,由女方提出押箱钱的具体数额,男方则还以二倍于这个数字的钱作为还礼。男女双方所压的押箱钱统归新娘所有。押箱后,由新郞的姐夫将嫁妆提前拉回,叫“赶箱”,女方也要去一名女婿客“押箱”。
新娘上马时,先由叔父抱在马上,娘舅、兄弟、两位女性亲戚等组成送亲队伍(人数为双数)送亲,称作“一娶二送”。新娘不论冬夏都要穿硬衣(皮衣、皮帽、毡袜)怀揣“照妖镜”。路上由四位娶送亲的女宾和拉马人护理。迎亲队伍到村时,新郎要骑牲口到村头去迎接,男方大门口摆迎门桌,上备酒菜及一捆干柴一担水。吹手在此时吹奏最拿手的曲牌“顶庄”或“得胜回营”,鞭炮齐鸣迎接新娘入院后,新郎、新娘到天地神位前同拜天地。新人入洞房前,吹鼓手先进洞房掌号,其次由阴阳先生用五谷撒帐后,新人才能入洞房抱包斗。新娘上炕要面朝指定的喜神方位坐。洞房窗口,多由姐夫客用蒸馍打窗子,叫“送儿女馍馍”。新郎上炕要先踩四角,再将包斗放到卜定方位。新娘坐着过夜,称作“坐帐”,长辈将新郎新娘的头发并在一齐梳理叫“拼头”,取结发夫妻之意。入帐仪式完毕后,新郎新娘每人要喝上一碗拌疙瘩,称儿女疙瘩,取意早日怀胎。宾客们则都吃荞麦饸饹,叫“爽铺面”。寝前娶送人女宾要为新人铺床,床边放置红枣、花生,意为早生贵子,儿女花生。炕头放一张小方桌,上摆一对大花馍馍(称为枣山),点一对大红蜡烛,彻夜不熄。意为米面堆山,日子红火,长明(命)不熄(息)。次日早晨,新郎、新娘沐浴净身后向长辈问安,叫“扶头”。中午新郎家大宴宾客。宴毕开始站大小,首先认祖,供上祖宗牌位,按辈份依次跪拜认祖。接着新人拜家族亲威,以本家、外家、姑家、姨家等为顺序“放拜礼”。入洞房时,小姑们在门口让嫂子从镜面上拈针,叫“拦门试巧”,晚间要闹洞房。第三日,新郎、新娘回拜岳丈家,叫“回门”。清时,新娘要给新女婿梳理辫子,并戴上各种头饰,因为这天是“新女婿日”,把新女婿打扮漂亮给娘家人装门面。新娘的妹妹包辣子扁食试新郎,叫“耍新女婿”。新娘在婆家住七日,娘家住八日,复回婆家住一月,再到娘家住一月,叫作“坐对七对八对月”。
建国后,旧婚俗的烦琐程序大部分被改革。从城镇到农村普遍实行自由恋爱,媒人的角色分量逐渐被淡化。订亲、迎亲,礼仪从简,婚礼由过去的三天改为一天。新的婚俗正朝着科学、务实、简约的方向发展。